发布时间:2023-04-27 阅读了:3497 作者:刘菁 关键字: 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测算法;影响因素分析;STIRPAT;系统动力学;减排政策; 来源:专辑: 工程科技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点击下载:知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2030年国家碳排放总体达峰,这对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工业、建筑和交通是中国碳排放的大户,尽管建筑业本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不是很高,但因建筑物生产及消费上下游关联产业带来的可观的能耗和碳排放量而使建筑领域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因此从宏观视角,对整个社会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找出影响建筑整个产业链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政策引导是当前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升级转型和低碳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碳足迹视角,站在国家宏观层面,提出了有别于单体建筑的、涵盖物化生产和消费使用两个阶段的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内涵。其次,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和宏观统计方法,提出了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得出了碳足迹视角下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各类能耗来源的分布状态和总量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碳排放及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包含因素,用拓展型STIRPAT方法,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规模、经济产出等方面对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宏观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测度了不同因素对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碳足迹视角下的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社会、经济、技术、政策、能耗五个系统对建筑碳排放影响作用机理、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量。最后结合未来的达峰目标,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政策的概念模型,结合建筑领域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建筑总量适度控制、人口城镇化进程有序开展、建筑低碳技术推广使用、能源消耗结构化调整、政府激励和市场引导并举等具体减排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基于碳足迹视角,提出涵盖物化生产和消费使用两个阶段的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概念模型,并构建了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测算方法。与传统的产业链不同,本文围绕建筑本体,延伸传统建筑生产产业链到建筑物能源消费端,提出了碳足迹视角下的建筑全产业链新的内涵;从建筑物生产碳排放和建筑物消费碳排放两个环节构建了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的宏观建筑碳排放这一概念模型;综合投入产出模型和改良的能源统计方法,提出了建筑全产业链碳排